中国的紫檀文化
摘要: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设立了以紫檀家具和中国传统书房装饰风格相结合的“紫檀斋”,里面全部采用清代紫檀珍品布置,分别有紫檀屏风、紫檀扶手椅、紫檀方桌、紫檀方几等数十件套,还有紫檀笔筒、紫檀如意等艺术摆件。中国清代皇家紫檀馆藏珍品首次亮相世博会,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中国…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及东南亚各国等亚热带地区。紫檀属热带植物,木质坚硬,异常沉重,入水即沉,其纹理纤细浮动,呈不规则牛毛纹及蟹爪纹,色泽深沉。紫檀无大料,是因其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五寸方成材,故有“十檀九空,寸檀寸金”之说,出材率一般不到20%。
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从事紫檀事业近半个世纪,对紫檀了如指掌。她说:
“(紫檀)它是木中之王,在过去(中国通常)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紫檀(生长缓慢),一百年都不出材,百年才长一寸,每件(成材的)木头都上千年,正所谓十檀九空,出材的百份比是15左右,就是一百斤只能用十五斤,(加上)长得空的歪的扭的斜的,总之很难做成家具。”
紫檀木有很强的药用功效,是不可多得的药材。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紫檀有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之功效。在蒙药学中记载了紫檀还有清血热、气血不和,消肿之功效,可入药用于治疗心盛热,血热病,关节肿痛,胸闷以及呼吸困难。陈丽华女士通过她个人使用的经验向我们介绍说:
“这紫檀太好了,我做紫檀三十多年了,用紫檀的感受是皮肤紧、弹性好,韧带好,牙齿白、皮肤白,恢复记忆力好。如果男孩女孩长青春痘,我们这(中国紫檀博物馆)有装着紫檀木屑的枕头,给他们闻上半个月,脸上基本又白又平。”
早在公元三世纪,紫檀就经晋崔豹作为珍贵木材写入《古今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记述有唐朝内府用紫檀作轴头,以为非此不足以装配书法名画。宋朝赵汝适的《诸蕃记》讲到紫檀,得知当时的主要产地不在本土,而在东南亚诸国。元大都延春阁内有紫檀御榻,见陶宗仪的《辍耕录》。明朝王佐的《格古要论》将紫檀定为“异木”,意即“珍异之木”。以上记载足以说明紫檀文化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紫檀自古以来一直受到特别的重视,位居各种珍贵木材之首。
紫檀珍贵固有其质色之美好绝伦,而产地偏远,生长缓慢,成材极难也是其重要原因。宋元以前的紫檀器物,除了唐朝时已运往日本,有幸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几件棋局、小架外,竟难举出更多的实例。明朝中叶以后,拓展南疆,开放海禁,才有少量紫檀制成的家具。其中得以传至今日的早已成为稀世之珍。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直到雍正年间紫檀家具制作才开始渐具规模。鼎盛时期则在乾隆年代。弘历帝十分喜爱器物陈设。能工巧匠们殚精竭力,历时数十载才制造出数量可观,在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所谓“贡作”紫檀家具。可惜,随着国运衰落,家具也每况愈下了。
紫檀木固然珍贵,但每一件紫檀珍品都离不开中国紫檀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紫檀作品复杂的制作流程。她说:
“这个流程首先是采购,然后放仓库风干,再锯开,烘烤三到六次,接着才能拼版,画图样子、贴图样子,而等图样子干透了,才开始凿,然后雕刻。刻好后要用一种叫节节草的药草打磨,每三个月一次,打磨四五次,直到油分出来,最后是打蜡,不用上漆。”
中国传统的硬木家具之所以被世界重视,其结构合理是首要的。中国榫卯工艺是世界之最,匠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出既互避互让,又相辅相成的各种各样精巧绝伦的榫子。中国的紫檀家具毫不例外地具有这样的特点。构件之间金属钉销完全不用,鳔胶也是一种并不重要的辅佐材料,仅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联结合理、面面俱到、工艺精确、扣合严密、天衣无缝、间不容发。
上一篇:不得不知的红木家具风水,速看!
下一篇:教你鉴别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