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中蕴藏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秘密
摘要:记得小时候老是喜欢坐的歪七扭八的,然后外婆就会一掌不轻不重的拍过来,说:人,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坐姿和站姿,影响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包括脊椎和一些坐骨神经,那便是养生学。从《黄帝内经》里面就开始讲到养生,强调注重精气神;而在宋代,人们则喜欢喝茶,通过茶文化来…
记得小时候老是喜欢坐的歪七扭八的,然后外婆就会一掌不轻不重的拍过来,说:人,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坐姿和站姿,影响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包括脊椎和一些坐骨神经,那便是养生学。
从《黄帝内经》里面就开始讲到养生,强调注重精气神;而在宋代,人们则喜欢喝茶,通过茶文化来体现养生学的魅力;到了明代,对于养生的学说则可以体现在著名的明代家具上。
但是,明式家具的造型和设计,却隐藏了一些关于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小秘密。
怎样的高度才是真正合适的坐高呢?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跟小编一样,经常遇到怎么坐都不舒服的时候。
那是因为,当你的座椅坐面过低时,我们人体的受压部分过于集中,这时候我们会自觉的向前倾,背部肌肉负荷增大,造成腰部不适;而如果是那种高脚凳,两脚不能着地,长时间受压会导致肢体麻木。
对于古人来说,在设计明式椅类家具的时候,会选择把坐高一般做在450 mm左右,与人的小腿高度几乎相等,基本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明式家具,将你的教养和文化,纳入其中
在老一辈的人眼里,坐姿或者站姿,就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家庭和文化水平。你站的端,坐的正,体现出的是你从内而外的涵养。
而明代的文人墨客们,更是十分注重礼节教育,所以明式的家具设计,能够让你的坐姿更为文雅而又端庄,不仅仅是养生,更多的还能让你在舒适的坐姿之下显得得体大方。
迷人的曲线,是艺术还是科学设计?
朋友们不难发现,明式座椅的靠背结构,基本上是做S型的,但是S型的弧度结构不可过大。
另外,包括明式圈椅等,在扶手处也是将线条的曲折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时候的明代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S型椅背,符合了人们脊椎的走线,让人们坐在椅子上,背部不会受到压迫,这是真正的养生设计,从细节处出发,让生活中的处处都受到健康的照拂。
材质和气味,养生的两大重要因素
明式家具的设计之美符合人体的工程学,而身为一个真正养生的家具,你千万不能忽视的还有它的材质和气味。
红木家具之所以受到这么多朋友们的关注,大部分原因还在于它优越的材质和天然散发的气息。
自然长成数百年的红木家具,不仅给人带来巨大的正能量气场,它的单纯的红木气息,更能对人体产生极好的帮助,甚至有利于驱散甲醛在空气中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