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赔本甩卖”的含金量到底几何?
摘要:红木家具,因其用材之稀有、做工之精细而备受追捧。然而,部分商家打着“赔本甩卖”的幌子,不惜花重金请明星代言吸引公众的眼球。说起这些家具的含金量,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思兰红木董事长于志刚明确指出:“这些玩意‘家具不像家具,红木不像红木’,只能称之为‘家具红木’。如此材质如此做工,看…
红木家具,因其用材之稀有、做工之精细而备受追捧。然而,部分商家打着“赔本甩卖”的幌子,不惜花重金请明星代言吸引公众的眼球。说起这些家具的含金量,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思兰红木董事长于志刚明确指出:“这些玩意‘家具不像家具,红木不像红木’,只能称之为‘家具红木’。如此材质如此做工,看似低价贱卖实则利润可观,白白糟蹋了红木家具的好名声!”从“高大上”到“赔本甩卖”,那些家具红木的含金量到底几何?于志刚大师表示,器型不正、榫卯不合、掺料造假……“白菜价”的背后往往就是坑。
器型决定一件器物的“味道”,各部件比例的协调、功能与审美的兼顾缺一不可。批量化生产的“家具红木”,形制“放壮”、“做粗”、“做厚”,以“傻大粗”的标准诠释红木家具的隽秀之美、匀称之美。这样的家具既不中看,更不中用,只能沦为清宫大戏的道具。至于掺料,则是“优惠让利”背后的黑幕,对消费者而言不是受惠而是受害!
榫卯结构是红木家具的灵魂,这种延续了千百年的木作工艺,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传承,更是品质的保障。然而,家具制作过程中,许多传统的榫卯工艺失传了,更有甚者将原本复杂的榫卯简化了,这些“偷工”的方法导致榫卯不合、器型不正,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家具的使用寿命!为了快产快销,家具红木还会在烘干、开料、雕刻、打磨、漆蜡等环节均采用“省略模式”,为家具成型后埋下隐患。
当然,普通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在市场上不断摸爬滚打,“吃药”后才会涨知识,最终悟出红木家具的真正味道。那些家具红木,则依旧可以利用消费者爱占便宜的心理,通过低价促销、候鸟式营销、老板看客下菜等伎俩设置陷阱,销售诀窍全靠一个字——“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