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花梨之花梨公和花梨母
摘要:花梨也有公和母吗?这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还真有这么回事儿。这和大名鼎鼎的海南黄花梨相关。花梨公和花梨母并非同一种树,而是黄檀属的两个不同的树种,其中花梨母指的就是海南黄花梨,中文学名降香黄檀,花梨公的中文学名则叫海南黄檀,两者都是原产于海南岛的花梨。随便说一下,花梨公和花梨母之“…
花梨也有公和母吗?这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还真有这么回事儿。
这和大名鼎鼎的海南黄花梨相关。花梨公和花梨母并非同一种树,而是黄檀属的两个不同的树种,其中花梨母指的就是海南黄花梨,中文学名降香黄檀,花梨公的中文学名则叫海南黄檀,两者都是原产于海南岛的花梨。
随便说一下,花梨公和花梨母之“花梨”,与今天植物分类学中紫檀属的花梨木如缅甸花梨(大果紫檀)、非洲花梨(刺猬紫檀)等并非一回事,它们不过是在历史相关记载中被混称了而已。
图:花梨母树干少空腐(左),花梨公树干多空腐(右)
花梨公和花梨母的名称由来
先做一下科普:黄花梨的主干由树皮、边材和心材构成,通常所说的黄花梨木材仅指心材部分(海南人也称心材为“格”),边材并无经济价值。黄花梨树先长出的是边材,一般6龄后才开始生心材,心材是由边材不断转化而成的。
图:海南黄花梨的边材和心材
花梨公和花梨母是海南当地的传统俗称,源于海南原住民黎族人。两者树木外形相似,过去多被误认为是同一种树,但又有区别,一种多空心,另一种多实心。为示区别,当地人可能借鉴了区分动物雌雄的办法,将容易空心的海南黄檀称作“公”,而将心材多实心的降香黄檀称作“母”,因两者又都是花梨树,所以就有了“花梨公”和“花梨母”之称谓。
古籍中记载的“花梨”是个笼统的名称,为今天植物分类学中多个属类树种的混称,既包括紫檀属中的花梨木类,也包括黄檀属中的降香黄檀。历史上海南人把产于本岛的“花梨”分为花梨公和花梨母,叫了很多年,而其科学名称直到20世纪末期才出现。
树木的科学命名方法于1935年诞生后,为和古籍记载的“花梨”中的紫檀属的木种相区别,1956年出版的《广州植物志》首次将海南岛特产的“花梨木”命名为“海南檀”,这当中既包含花梨公也包含花梨母。为区别花梨公和花梨母,9年后出版的《海南植物志》,明确了花梨公为“海南檀”,花梨母为“降香檀”。
图:空腐的花梨公木材
1980年,《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出版,该书否认了《广州植物志》对海南产花梨木学名的认定,将花梨母的中文学名更正为“降香黄檀”,而将花梨公的中文学名定为“海南黄檀”,第一次从植物分类学、木材学上将这两个树种分开,至此,花梨公和花梨母这才正式有了自己的学名。
花梨公和花梨母的经验区分
花梨公和花梨母同属不同种,形态特征相似,种子和苗木容易混淆。但两者的区分也并不难,可以从几方面辨识:
苗木特征:花梨公苗期长势较快,主干明显,幼苗期初生真叶呈绿色;花梨母苗期生长较慢,侧枝多,主干不明显,初生真叶呈淡红色后转绿色,一年后初生嫩叶不再呈淡红色。
图:花梨公的树叶顶端钝尖
花叶特征:花梨母比花梨公的叶子要大。花梨母小叶4~5对,近革质,长4~7cm,宽2~5cm,雄蕊9枚,单体雄蕊;花梨公小叶4~5对,纸质,长3~5.5cm,宽2~2.5cm,雄蕊10枚,为二体雄蕊。
图:花梨母的树叶顶端较钝
主要木材特征:也是最重要最容易分辨的特征,花梨母的心材多实心,少空腐和虫蚀;花梨公鲜有实心的,常见基本都是空洞腐烂的。花梨公虽为乔木,但其特别易为虫蚀,多数活立木树干每隔30—50厘米就呈圈形状空腐,树干中空腐烂成渣,自动脱落化为泥土,外壳紫黑油亮坚硬如铁,难以为器。也正因为如此,虽然两者树形相似,但市场上却见不到有用花梨公冒充花梨母的,与花梨公腐材容易相混的是降真香。
图:花梨公木材基本都空腐
图:花梨公紫黑油亮坚硬的木材外壳
其它木材特征:花梨公新原木淡黄色,木质较疏松,气干密度小于0.8克/立方厘米,气味淡。花梨母边材灰黄褐色或浅黄褐色,与心材区别明显,心材红褐或黄褐色,常带黑色条纹,气干密度0.82-0.94克/立方厘米,新锯木有强烈辛香气味。
图:花梨母心材多实心少空腐
其实,不仅海南花梨有花梨公和花梨母之分,单就花梨母(海南黄花梨)这一个树种来说,也有公和母之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文主题所限,笔者以后另文述说,敬请关注!
上一篇:不得不知的红木家具风水,速看!
下一篇:字画与红木家具的搭配有哪些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