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是同属一个树种?
- 责任编辑:
- 小编
- 发布时间:
- 2017-06-23
- 文章标签:黄花梨
摘要:越南黄花梨,它的许多特性和海南黄花梨极其相似,主要生长的地理环境也在北纬18度之上。越黄的木材价格目前只是在海黄之下,甚至比紫檀、红酸枝等红木类木材价格还要高,可是它却没有被列入2000年颁布的《红木国家标准》之中,这个遗憾,让越黄从此名不正言不顺的陷入了无穷的龃龉。这到底是一夕疏漏还是…
越南黄花梨,它的许多特性和海南黄花梨极其相似,主要生长的地理环境也在北纬18度之上。越黄的木材价格目前只是在海黄之下,甚至比紫檀、红酸枝等红木类木材价格还要高,可是它却没有被列入2000年颁布的《红木国家标准》之中,这个遗憾,让越黄从此名不正言不顺的陷入了无穷的龃龉。这到底是一夕疏漏还是另有其因?至今还是个迷。
(越南黄花梨)
说起越黄就让人想起古代封建王朝的那些皇帝们的私生子,因为没有名份,哪怕你再有能力你还是没法继承皇位,也还会在阶层中被边缘化。私生子这种尴尬的处境,不仅在中国,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是一样,看过美剧《权力的游戏》的藏友们都会明白,血统是何其的重要,那怕是如今,前段时间刚被刺杀的金正男,也因为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私生子而一生颠沛流离,最终还逃不掉被刺杀的命运。为了给越黄鸣不平,有点扯远了,呵呵~
关于国家红木标准中为什么没有列入越南黄花梨,这个说法多年来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国家红木标准在制定时,参考了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植物样本和《大英百科全书》,可能越南黄花梨是个比较小的树种,所以英国皇家植物园没有越黄的样本,《大英百科全书》中也没有越黄的记载。也许因为越南百年战乱,向大英百科全书申报树种工作中或有遗漏和失于片面,也未可知。20世纪末,负责起草《红木国家标准》的专家主要是由林业部门的植物学家组成,显然也不会太多从木材的历史和古董实物方面详加考据,所以最终将黄花梨的产地仅限于海南一地,越黄从此也就被排除在红木名录之外。
越南黄花梨
那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树种呢?从名字的延用轨迹来看,“黄花梨”应该是香枝木的一个俗称,而在《红木国标》中,香枝木属于蝶形花科下的黄檀属木类。黄檀属约有120种之多,《红木国标》中列入的黄檀属只有16种。黄檀属下有三个名贵的木类,分别是香枝木、黑酸枝和红酸枝,其中香枝木最为珍贵,《红木国标》中香枝木类只有一个树种就是降香黄檀,俗称海南黄花梨。
越南黄花梨属于哪一个树种?《国标》里没有,我们也不知道,目前最有说服力的是南京林业大学的徐永吉、张耀丽和阮氏美三位老师通过对来自越南林业大学木材标本室的东京黄檀树种的研究,确定东京黄檀树种属于香枝木类的木材,而越南黄花梨则是东京黄檀的一个俗称。该树种已于2006年3月30日,被越南政府列为IA组保护树种。
假如认定了越黄是属于香枝木的木类,那就能确认和海黄同属同一个树种吗?这就尴尬了,按照林科院的规定,鉴定报告只出具到类,不写到树种。也就是说,尽管专家们鉴定出了树种,知道它是降香黄檀还是东京黄檀,但给你的鉴定报告还只是写“香枝木”,所以你还是确定不了它到底是海黄还是越黄,就是说东京黄檀(越黄)到底是不是降香黄檀(海黄),没法给出鉴定报告。
由于《红木国标》的香枝木类只有降香黄檀(海黄)一个树种,所以现在很多人呼吁《红木国标》该修改,把东京黄檀(越黄)列入香枝木类,也就是香枝木类下有降香黄檀(海黄)和东京黄檀(越黄)两种树种,这样就完美了。然而,认为越黄和海黄为同一个树种的人则觉得降香黄檀其实就是东京黄檀,东京黄檀命名在先,应该把降香黄檀归为东京黄檀,这样越黄和海黄都归属于东京黄檀一个树种。最近还有一些机构认为,越南花梨北部料是东京黄檀,而越南南部的黄花梨则是另一个树种:波恩黄檀。哎妈呀!这潭水,越挖越深了!
(嘉德拍卖的明末清初 黄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
其实,“海越之争”是在2000年《红木国标》出台之后才开始出现的,而且只在评断新仿黄花梨家具时,才有实际意义。在此之前,人们收藏黄花梨古董家具,从来没有关注和区分过木材的产地,只确认是否是黄花梨木质即可。拍卖会上的古典黄花梨家具也从没有区分是海南还是越南的,统一叫黄花梨家具或是海南黄花梨家具。
即便是学术上把海黄和越黄划分为同一个树种,对于目前市场来说,海黄还是海黄,越黄还是越黄,还是同样分开销售的,价格也不可能同日而论。甚至海南黄花梨在海南的不同地方产出的木材也是不一样的,还会分油梨糠梨、东部料西部料,根据材质的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何况是生长在越南的黄花梨呢?
对于材质来说,很多人都认为很相似所以价格就该一样或差不多,其实不然,中国人历史上的价值观总是注重材质,黄金与黄铜、钻石与玻璃、鱼翅与粉丝外表都极其相似,可是贵贱却差相甚远了。市场自有它的规律,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真金总会发光,一个好的品种最终会得见天日,绽放光芒。
然而对于我们文玩和收藏的人来说,这种相类似的东西,凭靠自已的眼力和经验来鉴别判断,对收藏品的琢磨把玩、有得有失,这或许也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都看懂了,那就不是艺术了,都搞明白了,也许文玩就索然无味了。
上一篇:说一说黄花梨的水波纹
下一篇:乌木的产地分别分布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