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杂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杂谈 > 檀香木与佛教:以香礼佛

檀香木与佛教:以香礼佛

责任编辑:
SY
发布时间:
2019-01-25
文章标签:檀香佛教

摘要:佛教推崇檀香木,将其尊为“神圣之木”,以其礼佛,始于印度。据《大智度论》卷三十记载,天寒时多行烧香,涂香则通于寒时、热时。其后,烧香、涂香等用于迎请、供养佛菩萨之诸佛事中,佛经中以檀香供养佛菩萨的记载不胜枚举。烧香礼佛烧香礼佛已成佛家日常,佛教认为“香为佛使”,香是一种神秘的物质…

佛教推崇檀香木,将其尊为“神圣之木”,以其礼佛,始于印度。据《大智度论》卷三十记载,天寒时多行烧香,涂香则通于寒时、热时。其后,烧香、涂香等用于迎请、供养佛菩萨之诸佛事中,佛经中以檀香供养佛菩萨的记载不胜枚举。

烧香礼佛

烧香礼佛已成佛家日常,佛教认为“香为佛使”,香是一种神秘的物质,能沟通凡圣,可以将弟子和信众的虔诚之心传递于佛。《贤愚经》卷三中提到,为了迎请佛陀,所以要在供养仪礼中烧香。

檀香木与佛教:以香礼佛-1

烧香礼佛注重仪轨,更注重礼佛者的虔诚之心和正信之念。烧香仪轨不过是外在形式,借此熏染自性清净从而贴近佛菩萨本怀才是根本,同时也令所修功德遍布四方。《大日经疏》卷八曰,“烧香是遍至法界义,如天树王开敷时,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

涂香礼佛

涂香就是以香涂于身体上以供养佛,其源于古印度的习俗。印度自古天气酷热,人体容易生垢散发不雅之气味,用当地盛产的檀香木等香料,研磨成粉加水调和,涂抹在身上或居所,可避掩不雅气味,也可使身上清爽消除热恼。后也用香粉涂佛,以示佛之尊,并表崇敬、虔诚之信心。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载了一则涂香礼佛的事例,“鸡足山东北行百余里,至佛陀伐那山,峰崖崇峻,巘崿隐嶙。岩间石室,佛尝降止。傍有磐石,帝释、梵王摩牛头栴檀涂饰如来,今其石上余香郁烈”。大意是说,鸡足山东北行百余里的岩石间有一石室,佛祖曾经降临驻足,旁边有块大石头,帝释天和梵王曾用它研磨牛头旃檀,来涂抹装饰佛身,至今石上还有浓烈的余香。

檀香木与佛教:以香礼佛-2

如今涂香礼佛是以香粉涂于自身,不过这仅是针对居士而言,出家人庄严自身则以戒香而不以世间的香了,《中阿含经》卷十五就说,“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戒德为涂香”。

妙香礼佛

檀香木芳香浓郁,可辟邪除恶气,益智开窍。除烧香、涂香外,也用檀香木或其制品来礼敬、供养佛菩萨。

其实在佛祖出家前还是太子时,就受到了檀香木陪伴之待遇。佛陀的生父净饭王让蜜多罗教太子读书,用最上等的牛头旃檀香做成书版,用七宝来装饰书的边缘,用各种殊特妙香来涂抹书背。

檀香木与佛教:以香礼佛-3

以檀香礼佛的事例很多,如《佛说新岁经》记载,“于时,难头和难龙王各舍本居,皆持泽香、旃檀、杂香,往诣佛所。至新岁场归命于佛及与圣众,稽首足下,以旃檀杂香供养佛及比丘僧”。难头和难龙王都是佛经中的人物,新岁场是佛经中的圣地,这段引文大致是说,难头和难龙王各自舍弃了本来的居所,去新岁场诣见并皈依佛陀,他们稽首跪拜,献上檀香和其他香供养佛陀和众比丘。

香汤浴佛

香汤是指添加檀香等诸香料烧制而成的温热汤水,可用于洗净身体。佛教则有浴佛节,当日僧人和信众以香汤洗浴佛像。

檀香木与佛教:以香礼佛-4

图:辽宁海城大悲寺浴佛节场景

浴佛又称灌佛,传摩耶夫人怀胎临产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诞下悉达多太子(即佛祖)。佛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天地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后为纪念佛祖诞辰,也为去罪求福,佛诞日浴佛成为世界各地佛教界的一种重要仪式,在国内无论是汉传、藏传、南传佛教中,浴佛节均是隆重的节日,香汤浴佛的同时多还相伴其他活动,有些已演变为重要的民族民间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浴佛功德经》云:“若浴佛像时,应以牛头旃檀、白檀、紫檀、沉水、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金陵、香等于净石上,磨作香泥,用为香水,置净器中。于清净处以好土作坛,或方或圆,随时大小,上置浴床,中安佛像,灌以香汤,净洁洗沐。”

檀香木与佛教:以香礼佛-5

图:深圳弘法寺浴佛节场景

国内汉传佛教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也即浴佛节,以香汤浴佛像,上述记载和唐代《浴像仪轨》、元代《敕修百丈清规》等经典就是香汤配方和仪轨的重要依据。

香供舍利

佛祖在世时喜好檀香木,涅槃后也被弟子和信徒们用檀香木供养和礼敬。

《大唐西域记》卷十一中提到,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的王宫侧面,有一座佛牙精舍,高达数百尺,国王每天灌洗佛牙三次,有时使用香水洗沐,有时使用香末焚熏,竭力寻找珍奇,用来供养。

关于佛舍利,国内最有名的应是法门寺供奉的佛指骨舍利,不少历史典籍亦记载了以檀香供养佛指骨舍利的相关情况。如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有唐懿宗有用檀香雕刻成飞帘、花槛、瓦木、阶砌等奉迎佛骨的记述;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所立的《宝塔铭并序》中,记录了唐肃宗以沉香、檀香等各种香料300两一并供入法门寺地宫的事佛活动。

檀香木与佛教:以香礼佛-6

图:法门寺供奉的佛指骨舍利和原封存用的檀香木函,因年代已久木函已严重腐损

1987年5月,佛指骨舍利在陕西法门寺地宫被发现,佛指骨被封存于一套五重宝函内,其中第三重就是一个银包角雕花檀香木函,木函中还放有仅两厘米大小的檀香木微雕件,其上刻有菩萨、力士、须弥山等形象。在伴随佛祖真指骨舍利发现的还有三枚影骨舍利,其中一枚封装在一套八重宝函里,第一重就是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

檀香木和佛教关系密切,如今以檀香礼佛,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两者相辅相成的体现。

参考文献:唐·玄藏《大唐西域记》、明·周嘉胄《香乘》等


关键字:檀香佛教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檀香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