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陈勇刚 唯有木作才能让他专心致志
摘要:他叫陈勇刚,初次见面,他便让我唤他勇哥。勇哥圈内人称刚神,大抵是早年学艺时,奋斗的某种记录换下的名声,听说他素来下手刚猛利落,顷刻完工有如神助。浙江人, 会讲粤语,早年浪迹江湖,后来干脆甩了生意,投了木工行当,扎根上海,正正经经做起了手艺,在同行人眼里他可称是个木工庖丁。天赋异禀,…
他叫陈勇刚,初次见面,他便让我唤他勇哥。勇哥圈内人称刚神,大抵是早年学艺时,奋斗的某种记录换下的名声,听说他素来下手刚猛利落,顷刻完工有如神助。浙江人, 会讲粤语,早年浪迹江湖,后来干脆甩了生意,投了木工行当,扎根上海,正正经经做起了手艺,在同行人眼里他可称是个木工庖丁。
天赋异禀,意念执着
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中写道,芸芸众生都做不到特立独行,三十岁之后几乎完全放弃了个人意识,都在为别人而奔波劳碌,被生活的苦役压得喘不过气来,只有少数天赋异禀,意念执着的人,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到底。
勇哥便是乔治·奥威尔所说的,天赋异禀,意念执着的人。勇哥在南方长大,南方人惯有经商头脑,一毕业的他就步入生意场,自己做了老板。一晃就是多年。尽管生活无忧,但总是缺少点什么。
几年前,中岛乔治的一篇报道,将勇哥内心深处对木头的喜爱,重新点燃。他毅然放弃现有的生活状态,回到老家,开始自学木工手艺。一切都是重新开始,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幸福感,溢于言表。
木作研习,匠心独具
早出晚归,在简单的工坊利进行制作,一步一步自己摸索,创新、实现、推翻、在创新。过程虽难,但只有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做出满意的作品。从一把简单的勺子,到复杂的桌椅,以及对不同结构的木头进行创意改造,每一件作品,都是勇哥内心的一种呈现,是另外一种生活态度的写照。
生活中的勇哥幽默谦和,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十分的认真,一丝不苟。他说被木头感染到很多,木作与做生意相比,让人更得以专心致志,忘记压力、烦恼,完全沉浸其中。
几年来的自我摸索与实践学习,勇哥已经成为同行眼中的“大神",现在不仅拥有一家工作室,同时还是是玩木尚志的技术总监。作为高校特聘木工教师,他经常挤出时间往返学校传道授业解惑,远离喧嚣,做有温度的木作。